本站
首页
时政
要闻
政协
概况
党务
公开
调研
观察
委员
名录
文史
资料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视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4
      按照旗政协2016年工作安排,10月11日,由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辛耀雄同志带队,组织政协各副主席、全体十三届政协委员和旗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并邀请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协党组副书记海乌兰图雅同志、政府副旗长巴雅尔图同志组成视察组,就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入石哈河镇、新忽热苏木进行视察,并听取旗人民政府工作通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情况

(一)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2014年开始,我旗累计筹资27.64亿元,全面完成93个行政嘎查村(分场)、232个自然村、4331户分散牧户进行集中整治,并取得突出成效,农牧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累计实施街巷硬化783.4公里,解决8457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安装风光互补设备4089套,实施农网改造818.4公里,安装变台219台,新建地面数字覆盖基站1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二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累计新建广场156个、公厕85个、路灯426盏,清理五堆”240万吨,拆除危旧房屋8976户,实施美化工程1117万平方米,绿化工程298万平方米,投资480万元,为苏木镇(场)购置了36辆垃圾转运车辆,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不断改善。

三是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截止目前已新建(改造)学校4所,标准化卫生室7所,完成93个文化室器材配备工作,建成便民连锁超市186处,新建党员活动阵地76.5万平方米,维修党员活动阵地1000平方米,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干部得到历练、增进党群干群联系。该项工程是我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动群众最多、参与范围最广、资金投入最大的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旗四大班子带头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实干精神,深入一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既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实现了改进作风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双赢。

(二)精准脱贫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旗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党政领导带头研究、亲自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制定19个精准扶贫相关配套方案,2016筹资11650万元,10902244名国家级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脱贫,目前已帮助减贫5771210人,完成了7个区贫嘎查村脱贫销号

一是产业脱贫成效明显。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投资、项目扶持、财政配套、贷款支持等方式,发展特色养殖、设施农业、有机食品、光伏、生态旅游等产业,带动344户国家级贫困户稳定增收;投资587.7万元,完成2016年第一批扶贫攻坚工程,使176户、380人直接受益;依托蒙羊牧业公司独特的羊联体模式,发展肉羊产业,已投放基础母羊330只;新增发放金融扶贫贷款7961万元,惠及农牧民1947户。特别是牧区脱贫迈出可喜成绩,如新忽热苏木巴音哈太嘎查斯庆巴图,发展蒙古族纯手工奶食品制作,每月纯收入达4500元;阿云嘎发展肉驴产业,年可收入10万余元。

二是搬迁脱贫稳步推进。完成23个新村和5处幸福互助院建设任务,实现431人搬迁脱贫。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初见成效。2016年完成退耕还林1万亩,覆盖贫困户68户131人,实施退耕还林691.6亩,实现户均每年每亩240元的政策收入。同时聘用20名有劳动能力的国贫户作为护林员,实现就业脱贫。

四是教育脱贫逐步开展。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70万元,使1994名贫困学生直接受益。并为411名低保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456万元,已完成教育脱贫49人。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全面展开。完成1403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贫困人口的摸排,将1014人纳入社会保障;投入资金396万元,扶持123278名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和实施危房改造。同时,全面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力度, 减轻贫困户负担。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从目前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都贫困群众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的压力和难度都较大,而且现有贫困户普遍缺乏劳务技能和创业技能,增收渠道狭窄,脱贫基础不牢,抗风险能力较弱,因灾、因病、因学、因婚极易返贫。同时,多数贫困群众属于社会保障兜底户,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靠、要”思想还很严重。 

(二)贫困户的积极性还需充分调动。从近年来的帮扶成效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贫困户的思想惰性,认为只要成为贫困户,就能无偿享受资金、项目支持,也间接形成了“争当贫困户、越贫越光荣”的现象,个别地区也出现因贫困认定产生上访的问题。从意识领域来看,部分贫困户的主体意识和脱贫意识较差,甚至个别贫困户认为脱贫是包村干部、帮扶领导的事,内生动力不足,参与帮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从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存在部分村委在安排扶持项目和资金时,为避免矛盾、回避矛盾,实行“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普惠措施,挫伤了贫困户脱贫的期望及信念。

(三)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调研发现,全旗大部分嘎查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多数嘎查村靠每年固定的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嘎查村集体还有外债,经济实力较弱,美丽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缺乏必要资金支持。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本次调研了解到,受经费、人员等各方因素的制约,在绿化苗木维护、广场道路及巷道卫生保洁、生产生活垃圾清运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缺乏硬性制度约束和经费保障,后续管理跟不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维护不到位,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公共设施利用率不高,极个别甚至存在闲置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贫困群众素质提升,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应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不仅让其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即“脑袋”与“口袋”同时富起来。应通过思想教育、典型引路、示范引领等方式,教育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加强主动脱贫意识,坚定脱贫致富信心,政府拉一把、自身努力一下,共同发力,不断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一是针对自身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应探索整合扶贫资金、项目,采取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牵头,贫困户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生产资料等作价入股的方式,委托经营,并给予适当的入股分红,以保障这一群体的稳定收入。分红由组织者与贫困户协商确定,可以根据扶贫项目、资金的规模和数量,明确定额分红,也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按收益分红。二是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贫困户,应充分考虑其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挣起赔不起的实际,重点推进“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降低养殖风险,防止雪上加霜。三是年龄较大、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应优先安排至村镇清洁员、护林员以及草原生态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确保有所作为,稳定生活。

(三)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应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域旅游创造的有利条件,将全旗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打造,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潜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应积极组织相关协会或旅游公司,加快开发突出我旗民族、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附加值,确保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石哈河镇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应探索“为游而种”的模式。一是在种植方式上,采取政府补贴、错时种植的模式,以延长观赏的时间段;二是在运营模式上,应充分发挥现有合作社人力相对充足、耕地资源规模化的优势,采取政府补贴、委托经营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快速推进,尽快形成规模,又可以避免“有利一哄而上、无利一哄而散”的问题。三是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围绕莜麦、荞麦、油菜籽种植,打造当地特色的菜籽油、胡麻油、荞麦枕头、旱地小麦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附加值。四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观赏基地规划观摩线路,配套道路、水、电、餐饮等基础设施,并规划骑马、骑骆驼、乘勒勒车、电瓶车观光等模式,突出观赏性,不断提升基地的档次,让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同时,依托保留的村庄,与电影制片商合作,打造影视城。

(四)完善医疗救助体系。一是完善医疗保险机制,创新保险产品,在现有保险基础上,探索商业保险补充,最大限度的减少“大病返贫”现象。二是成立旗级或苏木镇医疗救助保障基金,重点用于大病特困户医疗费用自费部分、路费、食宿等相关费用的补贴。

(五)科学规划、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应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牧业、生态农牧业和特色产业。应积极推进养殖结构调整,结合自治区“稳羊增牛”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探索“稳羊增特”或“减羊增特”的发展模式,借鉴新忽热苏木白兴图嘎查牧民阿云嘎肉驴养殖模式,探索、鼓励发展牛、驴等特色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应加快耕地、草场流转,采取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将生产资料向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集中,以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应引进有实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共赢的合作机制,统一种养殖、收储、包装、销售,抱团进入高端市场。

(六)要坚持建管并重,健全美丽乡村建管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乌拉特中旗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组建专门保洁队伍,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应将环卫保洁费纳入旗、苏木镇两级财政预算,建立动态的补助和奖励机制;应强化监管,制定出台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强化督查考评工作,力争做到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

(七)努力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一是应制定出台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扶持思路和政策导向,引导苏木镇和嘎查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开发集体资源,大力发展农牧业开发、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型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二是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吸纳进两委班子,提高领导班子工作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针对嘎查村级负责人人才短缺问题,应加大基层后备力量的培养,将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新生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增添活力,提升干事创业的动力和信心。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 政协履职系统

  • 官方公众号

  •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