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和利用牧羊海牧场国有土地和湿地资源优势,发展农牧林水渔旅游业一体化现代农业,增加农牧场和农牧场职工收入,改善农牧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牧羊海牧场可持续发展。7月10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吐嘎同志、旗政协副主席段瑞敏同志的带领下,旗政协联合市政协民族宗教和侨务联络委员会,组织市、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牧羊海牧场农牧林水渔旅游业一体化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牧羊海牧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牧羊海牧场基本情况
牧羊海牧场始建于1958年,时为牧草繁殖场和中后旗水产局,1969年组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1975年改制为巴盟农垦局牧羊海牧场,2013年整体移交我旗,现仍属农牧业国有企业。牧羊海牧场总面积10.47万亩,全部为国有土地。其中:耕地面积3.6万亩、林地面积0.38万亩、海区面积4.3万亩、其它2.2万亩。全场总户数481户,总人口1768人,其中,农业人口725人、非农业人口1043人,常住人口由1088人,有在场正式职工791人。
牧羊海是我市第二大湿地,平均水深1.5米,最大水深3.5米。水质为Ⅱ类水,主要以人工补水为主,年需补黄河水约3000万立方米。海子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养殖区、旅游区和工业供水区,其中:养殖区1.1万亩、旅游区2.7万亩、工业供水区3600亩。植物群系为芦苇沼泽,主要生长芦苇和蒲草,年产量分别为4000吨和500吨;有白琵鹭、赤膀鸭等国家Ⅱ级夏候鸟12种;水域养殖有草鱼、鲤鱼、泥鳅、鲫鱼、鲶鱼、河蟹等16个品种。
牧羊海牧场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服务型的农牧业国有企业,主要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从土地经营方式上看,执行的是“社保田”+家庭有偿联产承包土地责任制。牧羊海牧场职工大部分年龄较大,牧羊海牧场党委将部分土地按等级划分给农牧场职工作为“社保田”, 农牧场职工每人平均种植13 亩社保田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其他土地有偿承包给农牧场职工或农民种植,土地承包户465户,户均耕地34.1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以种植食葵为主,承包合同一年一签,每亩地收取管理费用45元,由于国有土地经营权受国家政策制约,企业功能弱化,管理费用二十年没有过改变,土地租赁、管理等费用年收入可达170万元左右。从牧羊海子的经营上看,刘铁海子、王坝海子约30%的海域面积对外承包发展水产养殖业,今年又试养成功了武昌鱼、鲈鱼、回鱼、赤眼鳟、龙虾和河蟹、辽蟹等新品种,渔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水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尽管是纯绿色有机食品,知名度不高,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余下的70%的海子经营权还在牧羊海牧场,面积约3.3万亩,主要以产芦苇和蒲草为主。年对外承包海域的收入和卖芦苇、蒲草等收入约130万元。全场年总收入300万元左右。牧羊海牧场移交地方前,经济收入的主渠道是农垦的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平均每年给予牧羊海牧场税收返还和补贴资金148万元,现移交地方后,补贴政策暂时没有了,企业亏损增加。
牧羊海牧场有养殖户220户,肉羊养殖以农牧场职工小规模养殖为主,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13户,户均养殖20只。牲畜存栏数约1.065万头(只),其中肉羊1万只、猪315头、奶牛330头。2013年,蒙羊肉羊产业园区入驻牧羊海牧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被政策边缘化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大了“三农”投入,但这些强农惠农政策在农牧场和乡镇之间存在差异,农牧场和农牧场职工享受不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或配套政策农牧场和职工也享受不到。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中低产田改造、农牧业补贴、土地调整、危房改造、农网改造、民政优抚、扶贫帮困、教育卫生经费补贴、职工低保、“十个”全覆盖等政策不包括农牧场。属地管理后,旗委政府千方百计调剂其他苏木镇项目来支持牧羊海牧场发展,但数量极少。
(二)农牧场职工社会保障工作的问题。当前,牧羊海牧场有职工791人。2013年移交我旗时,有退休人员293人,当年新增退休19人。截止目前,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共计303人,参加养老保险225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25人。但由于农牧场职工收入低,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今年社保缴费也提高到每人每年11000多元,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职工利用种植“社保田”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用越来越困难,社保费已欠交100多万元,农牧场职工参保率越来越低,现有138名农牧场职工不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有425名农牧场职工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另有135人从未参加任何保险。此类问题的积累,造成退休人员上访频繁,给牧羊海牧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随着牧羊海牧场整体移交地方,牧羊海牧场职工要求按照农牧场职工身份参加“五险一金”,特别是退休人员强烈要求参加农牧场职工医保。
(三)湿地保护与开发的问题。牧羊海湿地每年需生态补水3000万m3,补水费用约300万元。近年来,由于降水量较少,农田灌溉时导致黄河水紧缺无法满足湿地补水等原因,湿地每年只能补水800万m3-1000万 m3,且水价较高,导致补水严重不足,部分湿地因得不到补水而逐渐干涸;加之灌排体系不配套,有灌无排,地下水位上升,耕地盐碱化、沼泽化程度严重,湿地受到严重影响,湿地面积较之过去缩减了8000亩,生态系统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如何解决好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已成为牧羊海牧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多年来,牧羊海牧场规划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滞后,内部交通条件差,农牧林水渔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薄弱,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网改造落后,集镇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存在。目前,牧羊海牧场农牧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几乎为零。特别是农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化程度很低,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基础不实。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牧羊海牧场改制步伐,建制“牧羊海镇”。调研中,牧羊海牧场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牧羊海牧场是农垦体制,属于国有农垦企业。在国有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建议将牧羊海牧场和原乌梁素太乡合并建制“牧羊海镇”,执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镇企合一管理体制,实现镇场一体化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牧羊海牧场建镇作为全市国有农牧场转制的试点,积极呼吁上级予以支持。同时在项目建设上,建议把牧羊海牧场作为一个单独区域对待,纳入全市相关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切实解决被政策边缘化的问题。
(二)加强对牧羊海湿地的保护,不断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在湿地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乌拉特中旗湿地保护实施意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积极协调国家黄委会,充分利用凌汛期免费补水,或者由政府将补水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定期补水。不断提升牧羊海湿地生态功能。
(三)发挥国有土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牧羊海牧场耕地多且属国有土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土地易于集中和调整的优势,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以排灌配套、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为中心的标准化农田基本建设步伐,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引导职工和龙头企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耕作,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地方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农业,推动牧羊海牧场农业由传统农业向农牧林水渔旅游业一体化现代农业快速转变。如充分利用牧羊海牧场闲置的荒草地,形成以光伏与菌类生产为一体的立体经营综合模式;将芦苇、蒲叶等秸秆进行生物质转化,变废为宝;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等作物,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建设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果蔬品尝中心等,形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植园区。
2.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蒙羊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牧羊海牧场现有优势。一是合理规划布局肉羊养殖园区。采取3-5户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圈舍,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提高养殖水平。二是推广肉羊高效繁育技术。主推以巴美肉羊为第一父本,杜泊或道赛特、萨福克为终端父本,以小尾寒羊或寒杂羊为母本的三元杂交组合,从遗传育种、选配制度、饲养管理四个方面开展技术集成,主要是以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频密产羔、早期断奶、集中饲养、代乳粉配置、加强后期饲养管理等为主,形成两年三胎和一年两胎繁殖模式,配套相应的妊娠母羊饲养管理技术、羔羊饲养管理等技术,为蒙羊公司提供可靠、优质羊源。三是提高肉羊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针对杂交优势利用不足、育肥阶段饲料依赖性高、设施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建议从品种选择、饲养技术、设施设备、精准管理、产业链延伸五个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使肉羊体系从遗传育种、疾病防控、营养饲料等各环节梳理技术需求。采取“企业+基地+养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促进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建立“从牧羊海牧场到餐桌”绿色生态安全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突出主导产业,打造蒙羊公司为牧羊海牧场发展现代牧业的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化示范区。同时,借助蒙羊公司“放母收羔”等牧企连接优惠政策,争取国家财政对现代肉羊产业政策的支持。
3.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在现有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的基础上,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不断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对牧羊海牧场周边及五个分场进行重点区域绿化,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牧羊海牧场土地总面积的15%,达到9000亩。依托国有林场、湿地等资源优势,开辟新的生态旅游景区。结合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农田林网,做到有路就有树,有渠就种树。对盐碱地通过土壤改良、开沟起垄、排灌配套措施栽植红柳、沙枣、枸杞等抗盐碱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引入果树等特殊苗木,建立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为游客观光、采摘、野营、避暑等提供空间场所,发展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森林休闲旅游,让牧羊海牧场的天越来越蓝、地越来越绿、水越来越净、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4.大力发展水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等形式,引入安徽、天津、江西、山东、台湾等地客商,在刘铁海子水域建设标准化生态渔业开发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水体养殖业。将草鱼、鲤鱼、花鲢、白鲢等,特别是今年试养成功的武昌鱼、鲈鱼、回鱼、赤眼鳟、龙虾和河蟹、辽蟹等新品种打造成牧羊海渔业有机绿色知名品牌。同时开展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海鲜等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渔业。同时,在捕捞量有限、传统渔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背景下,开展多产业、多项目养殖,采取鱼鸭鹅综合养殖、网围、网箱养殖,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引入规模企业、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5.大力推进湿地生态旅游业。今年,旗旅游局结合牧羊海实际,编制了《牧羊海生态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牧羊海全力打造成集滨水休闲、湿地观光、水产养殖、科普教育、会议住宿、餐饮娱乐、水上游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建议市旗两级在开发旅游业过程中,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入无污染的观光旅游和文化休闲娱乐项目,打造精品湿地旅游胜地。同时,牧羊海子湿地是白琵鹭、赤膀鸭、赤颈鸭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较集中区域,要加大笼舍、围网等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救助、治疗、驯养、繁殖等设备,建立湿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便抢救、收容、治疗珍稀野生动物。要充分发挥我旗是鸿雁故乡的品牌优势,在牧羊海设立观鸟台,让游客观赏如鸿雁等珍稀鸟类,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道路、旅馆、餐厅、厕所、桥梁、电力、通讯、环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镇建设的主框架,确保在吃、住、行方面适应集镇居民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游、购、娱等要素。同时,通过修建田间道路、生态防护林、开挖排水渠道等工程,达到“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对11563亩盐碱荒滩地进行人工改造,增加种植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切实解决有灌无排、土地盐碱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