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首页
时政
要闻
政协
概况
党务
公开
调研
观察
委员
名录
文史
资料
关于山旱区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5

  为进一步摸清我旗山旱区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按照《政协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74-9日,旗政协成立了由贾建忠副主席任组长的调研组,深入到石哈河镇郜北村东郜北组、柏木井村大柏木井组、石哈河村石崩组、楚鲁图村段家河组,走访调查农民38户、126人。 采取入户算账、对比分析、走访座谈、查看账目等形式,就2013年度山旱区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为了学习先进地区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我们到包头市固阳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固阳县与我旗山旱区所在地石哈河镇相邻,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对我旗山旱区发展借鉴意义较大。另外,为了充实完善调研报告内容,切实提高所提建议的操作性,调研组还组织曾经在石哈河地区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旗山旱区位于石哈河镇,境内多为丘陵地带,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地表径流少,地下水位低。特别是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严重缺乏。全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11229户、27205人,其中,农业人口10642户、26304人,城镇人口587户、901人;常住人口3995户、9730人,特困户1350户、3375人。现有耕地37.9万亩,其中,水浇地4.9万亩,坝头地8万亩,旱坡地25万亩。2013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35.3万亩,粮食产量3000多万斤,牲畜存栏32万头(只)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一直是山旱区的最大特点。近年来,石哈河镇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真抓实干,在促进山旱区长远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一是设施农业种植型。如二十四份村胡油坊组王维荣,全家4口人,是当地设施农业种植大户,2012年联合当地20余户群众入股组建维荣专业合作社,并引进紫晶、维多利亚等温室葡萄新优品种进行种植,种植收益不断提高。今年,种植80座温室葡萄,平均亩产2000多斤,亩产值4万元以上。他因此成为全镇名副其实的群众致富带头人。二是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型。旗政协委员郜北村二十六壕组张福云,是山旱区旱地有机农业种植大户,2014年集中承包周边闲置土地1500亩,全部用机械化手段种植旱地有机小麦,纯收入达15万元。三是科学养殖型。如双盛美村瓦窑组马宏亮,2010年石哈河镇通过项目扶持在该村建成一处肉羊养殖示范园区,极大地改善了肉羊养殖基础设施条件,他因此积极发展肉羊养殖产业,走精养细养的科学养殖道路,2014年养羊240只,纯利润达10万元。

  二、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收入整体偏低,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大。通过调查走访核对算账,山旱区农民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读书、生病就医、婚丧嫁娶等人情支出费用,结余所剩无几。再遇上干旱或自然灾害导致收成不好,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镇的特困人口占到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较大比重。根据调查统计,2013年山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78元,其中,工资性人均纯收入2062元,占纯收入的30.9%;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人均3987元,占纯收入的59.7%(农业人均纯收入1075元,占纯收入的16.1%;牧业人均纯收入2912元,占纯收入的43.6%);转移性人均纯收入629元,占纯收入的9.4%

  (二)水资源过度利用,生产、生活环境下降。山旱区水资源比较缺乏,水浇地主要依靠打大口井灌溉,你家打3米,他家打5米,陷入了打井浇地再打井再浇地的恶性循环中,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目前许多河槽和大口井已干涸,水浇地变旱地的数量逐年增多。据统计,全镇现有37.9万亩耕地中有旱地33万亩,占87%。而且随着近年来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曾经作为山旱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马铃薯,也因水位下降难以种植。如本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东郜北村的农民已不再种植土豆,自食都要从邻村购买。

  (三)种养殖业效益低下,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种养殖,农作物生长主要靠降雨维持,农民收成没有保障。多数时候农户收入微薄,有时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靠天吃饭的状况未彻底改变,实现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种植方面,以种植旱地小麦为例,正常年景下一亩地耕两次需要40元,播种10元,收割20元,籽种加保险10元,开支共计80元;按亩产100斤计算,以2014年每斤1.3元的最高价计算,收入130元,纯收入仅为50/亩。亩均收入仅为当前灌区种植收益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山旱区种植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弃之不舍、食之无味的软肋。养殖方面,此次调研了解到,受市场疲软以及需求低迷的影响,肉羊价格下降对农牧民今年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目前40斤以内的胴体价格约为每斤18—19元,活畜的收购价格为每斤8—9元,而且仍有继续下跌的趋势。以育肥6个月左右的羔羊胴体(40斤)计算,按照当前的价格,与去年年底每斤25元的价格相比,每只羊的纯收入直接减少240元左右;以6个月羔羊70斤活重计算,按照当前价格,与去年年底每斤12元相比,每只羊的纯收入将直接减少240元左右。同时,羊皮和羊肠的价格也大幅下降,目前一只羊的羊皮和羊肠售价为30—35元左右,仅为去年年底价格的三分之一(去年年底价格为100元左右)。按照2013年年底的平均养殖效益计算,一只基础母畜一年的利润约为700—800元左右,价格下跌将直接造成农民来源于养殖方面的纯收入减少三分之一还多。

  (四)农产品价格不稳、销路不畅,缺乏企业带动和科技支撑。长期以来,山旱区农民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未能实现有效衔接,经常会出现粮价下跌卖不出去的情况,优质无污染小麦、荞麦等有机食品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农民生产出的好产品不能变成自己的好收入。如2013年,山旱区旱地小麦价格为1.1/斤,仅相当于同期的玉米价,很多农户无奈只能将自产的纯天然有机旱地小麦当做饲料用来喂养牲畜。山旱区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镇仅有一名负责指导全镇设施农业种植的技术人员,是镇里自筹资金从赤峰高额聘请来的,每年工资6万,加上食宿、交通等补贴共需10万元左右。同时,因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所生产的西红柿、葡萄等销路不畅或价格较低,导致农户种植收益不高、不稳定,继续扩大规模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缺乏有力保障。如今年山旱区所产西红柿跌至0.5/斤都卖不出去,与去年1.5/斤的价格相比降了三分之二。据测算,当地西红柿种植的盈亏点为0.7/斤,可以说很多农民种植的西红柿赔钱都卖不出去,销路问题已然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五)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老龄化程度严重。此次调研走访了解到,长期定居在山旱区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在50—70岁之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旗最为突出的地区,而且这部分人大都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接受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用科学技术实现脱贫致富的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或者陪读,支撑产业发展的劳动力极度缺乏,全村人杀不了一口猪、葬不了一个逝者,是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一个最明显表现。据统计,目前石哈河镇的常住人口仅为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出现了不少空巢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任务十分紧迫。如石哈河村石崩组毛三小,老人家已年近70岁,患有高血压。他的三个儿子却均在包头、乌海等地打工,只有逢年过节回家探望,平时家中只有他和老伴相依为命。

  (六)村干部后继乏人。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当前村两委干部大多在50—60岁左右,都是在这一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再加上目前村组干部工资待遇不高,导致他们工作激情减退,带领群众致富思路不广、眼界不宽,退休意愿日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自然十分有限。而且年轻和后备村干部缺乏,特别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十分奇缺,村干部后继无人问题日益凸显。 同时,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实施力度逐年加大,一部分转移出来的山旱区农民单纯考虑享受国家危房改造、棚圈建设以及良种补贴等政策,有了回流现象。如二轮土地承包时,全镇有344人放弃土地承包,近年来纷纷提出了要地诉求。山旱区农民回流现象应引起重视,如果这部分人在外稳不住,不仅会破坏当地的和谐稳定,还会加重该地区贫困负担,影响整体脱贫步伐。

  三、赴包头市固阳县考察学习情况

  (一)草原百盈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情况

  百盈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固阳县引进的一家集种植、养殖、饲草料加工、科研、屠宰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业企业,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建有标准化羊舍6.5万平方米,肉羊存栏5000只,为了改良品种,引进纯种杜泊羊1600只。并利用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用小尾寒羊和南非杜泊羊进行杂交,生产体型大、肉料比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杂一代肥羊。年出售种羊2800只,有自己的自动化进口生产线、屠宰车间和冷冻储藏库,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发展养殖业,关键在于解决饲草料,公司在固阳县兴顺西镇史家营村拥有自己的饲草料基地1万亩,通过延长土地租赁时间(公司与农户签订租期到2028年二轮土地承包期满)、提高租金(每亩达100元)等方式,打消公司顾虑,实现长远发展,配套大型农机设备45台,一万亩饲草料基地仅需8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实现了流转土地的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二)固阳县金山镇旱作物推广示范基地考察情况

  固阳县旱作物农业传统种植作物为小麦、荞麦、油菜籽、油葵、马铃薯,与我旗山旱区种植作物基本相同。近年来,固阳县从河北宣化引进张杂谷3号、6号等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由旧城村委牵头,周边地区试种,后来得到全面推广。张杂谷3号、6号旱地谷产量900/亩,按小米出成率70%计算,旱地小米产量630/亩,2014年普通小米零售价格7/斤,如按半价3.5/斤估算,收入为2205/亩;同时,谷子、谷草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饲草料,按粮草1:2计算,旱地产干草1800/亩,按谷草0.3/斤计算,谷草收入540/亩。以上两项,种植旱地张杂谷3号、6号可实现收入2745/亩,是传统旱地小麦的9倍多,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四、几点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旗上下应高度重视山旱区的建设与发展,要按照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山旱区扶贫攻坚工程,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确保该地区与全国、全旗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山旱区扶贫攻坚工程。山旱区扶贫工作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建议扶贫办和石哈河镇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走精准扶贫的路子,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山旱区发展。应根据山旱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实施以村为单位的人口和产业区域规划,并有计划地分步推进。有序引导留在当地的4000户农民产业推进、增收致富。其中,2000户从事肉羊养殖和设施畜牧业,1000户从事设施农业产业,其余1000从事有机食品产业。二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政府组织扶贫、发改、农牧业等涉农涉牧部门,根据山旱区自身特点及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确保山旱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从扶贫开发、招商引资、生态恢复、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山旱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应设立山旱区建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根据全旗财政收入情况,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奖励山旱区扶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确保专款专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特别是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分配上,应向石哈河镇倾斜。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适当调整、延长贷款周期,使之与农牧业生产周期相适应,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三是整合项目资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根据规划有目的地分步推进山旱区新农村建设,根据村容村貌脏乱差、居住人口少和破旧不堪的实际,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确保这些惠农惠牧项目资金不撒胡椒面,按照群众自愿和项目带动的原则,在人口相对集中、发展基础较好、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地方另外选址,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的新村,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当前,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已正式启动,林业部门应加大争取力度,最大限度确保山旱区农民享受这一惠农政策。

 

  (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应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有思想、懂管理、善经营的村组干部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强化造血功能,提高典型带动能力。二是通过普及和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等部门在对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业服务人员等进行普及型职业培训的同时,把农业生产组织中的骨干力量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从市场需求入手、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现从经验型的传统农民向技能型的现代农民转变。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培育新的种地人。在落实好现有富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增强农村和农业对各类人才吸引力的政策,如设立现代农业青年创业扶持基金,重点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投资创业者等群体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成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适时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等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水务部门要加强技术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大力鼓励扶持合作经营,逐步减少一家一户打大口井,推进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探索甲胜盘公司等山旱区内矿山企业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促进节约用水。

  (三)多方扶持,发展温室蔬菜产业。要针对山旱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适销对路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以温室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目前,山旱区已建成温室大棚1711座,建成柏木井、胡油房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5处,温室蔬菜产业逐渐成为促进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一是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据了解,目前约1000户农民有意愿从事温室蔬菜种植产业,但是他们的筹资能力有限,建议上级部门从项目和资金上统筹考虑,优先安排山旱区从现有常住人口中培养和选择有种植经验且积极性高的农户,稳步发展温室蔬菜产业,扩大种植规模。二是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有效解决资金、技术、产销脱节等诸多难题,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之路,帮助石哈河做好设施农业这篇文章,拓市场、走高端,体现产品优质优价,提高农户种植效益。三是利用我旗即将启动对蒙果蔬出口贸易的有利时机,商务、港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接,在石哈河地区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当前设施农业利用率及农民种植积极性。四是尽快规划建设蔬菜保鲜库,延长果蔬的贮存期,调节市场供应。

  ()发挥优势,促进肉羊产业发展。要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以农带牧、以牧促农的半农半牧经济,坚持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肉羊养殖业,逐步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一是应以改良品种、提高品质为切入点,利用标准化棚圈建设、基础母畜补贴等项目,积极培育发展以巴美肉羊为主打品牌的舍饲精养户,发展小规模的精细化养殖,重点推广高繁殖、快出栏的舍饲半舍饲养殖。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借鉴固阳县引进集生产、教学示范、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发展思路,通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带动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肉羊养殖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处理好禁牧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要在保障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实施和山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牧产业。当前应抓好退耕还林项目区内的拧条刈割工作,拧条刈割不仅能防止拧条木质化,有利于其本身生长,而且拧条还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饲料,可用来饲养牲畜。

  ()突出特色,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据统计,目前山旱区外出务工农民为15059人,占农业人口的61%。这部分人的耕地多数经营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甚至闲置撂荒。11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建议旗人民政府以此为契机,在石哈河镇先行开展,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加大土地流转。旗人民政府应将土地政策性补给收入明确给原承包人,为在外务工农民吃定心丸,使其一心一意在外发展或者养老,打消他们土地被收回去的顾虑。要重点引导无羊户和不从事温室蔬菜种植的农户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利用土地集中收储和农户自主租赁、承包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愿意种地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土地经营权。同时,应积极培育和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使土地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造旱地小麦、莜荞麦、土豆等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的路子。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靠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稳步加强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打造高塔梁有机食品特色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农户增收。三是开发高端市场。目前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的石磨面粉每斤高达80元左右,山旱区种植的旱地小麦、荞麦,不需要任何肥料,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完全符合石磨面粉的生产要求,因此应突出区域、功能和品质特色,找准卖点,进军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部门应借鉴固阳县金山镇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的稻谷种植方法,引进一苗三枝新品种,在楚鲁图村哈尼河沿线或年无墒期达到115天以上的地区先行试种,逐步推广,以改善传统的种植结构,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及早探索山旱区老年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全镇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者陪读的实际,应尽早谋划,有效解决山旱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鉴于多数村庄实际居住人口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较差的现状,建议镇党委政府捆绑项目和资金,探索和总结已建成的7个新村的建设和运行方式,结合村庄布局调整,集中建设一批老年人安置点,完善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配套服务,利用低保金、养老金等社会资金,集中供养那些因子女外出打工的空巢老人,有效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问题。社保部门还应利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好山旱区没有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344人的养老问题。当前,旗委政府应协调社保、财政等部门,参照牧区标准,提高山旱区农民养老待遇。同时,山旱区有3565人享受低保待遇,建议社保部门参照牧区标准,免除山旱区70岁以上老龄者和低保户的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旗财政统一承担。二是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治贫先重教,要优先发展山旱区教育事业。义务教育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小学教师队伍的配备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对在当地就读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减少单纯为陪读而走出去的家庭。职业教育方面,鼓励山旱区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对毕业后回乡创业就业的职业蓝领给予一定的补贴,实行定向培养。三是建立外出人员关怀机制。山旱区外出流动人口多,占到当地户籍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的外出一定程度上为山旱区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做出了贡献。因此,要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柔性关怀力度,让他们能体现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特别是山旱区外出人员在海流图镇居住近1万人,建议旗委、政府让这部分人享受同城待遇,在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如引导旗内企业用工本地化,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就业;在口岸、海流图镇、口岸加工园区建设农牧民创业园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同时,应充分利用石哈河镇驻旗办事处这一平台,对外出人群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动态,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 政协履职系统

  • 官方公众号

  •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