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玉(右一)介绍移民村发展规划
今年73岁的罗庆玉家住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大圣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准备为村民们讲党课的稿子。茶几上堆放着很多翻阅过的资料和报纸,每一份上都用红笔标注多处,不难看出,老人很爱学习。老人一家生活简朴,直到如今依然居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的白灰墙平房中。
尽党员义务,发挥余热
虽然已经退休20多年,但罗庆玉一直惦记着为社会做些事情,“因为我是一名老党员,我要尽一名党员的义务,贡献乡里,发挥余热。”
罗庆玉1971年入党,曾经担任过乌拉特中旗石兰计乡繁荣村村干部,后又先后担任过原石兰计乡、德岭山乡乡长等职务。2005年,因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已经退休的罗庆玉被聘请为德岭山镇信访办主任,负责调处和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任职期间,他通过耐心细心地做工作,有效处理了几十起矛盾纠纷。2009年,他又全身心投入到镇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筹备工作中。他经常到离退休老干部家中,和他们谈心,动员他们也参与到关工委工作中来。后来,在他的努力下,有20人参与到关工委工作中,镇村两级关工委组织机构完善,人员也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大圣村移民村的村民是由石哈河山旱贫困区迁过来的,村里有200户共600多口人。从2013年起,由于连年干旱、周边村落地下井加深,移民村的井水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那几年,因为缺水,移民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难过了。”罗庆玉回忆说。2015年,村委换届后,罗庆玉担任了大圣村“第一书记”,为了解决移民村农田取水困难的问题,他多次把移民村的情况上报给旗里,第二年就得到旗领导的支持,为移民村重新打了10眼机井。有了新机井,2016年,村民们的农作物产量有了大幅提高,2017年,有的农户产量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
坚持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11年年初,罗庆玉接受了食道癌手术。“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里,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已是个病人,应该抓紧时间回报社会了。”罗庆玉回忆说。从那之后,罗庆玉坚持每年拿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资助德岭山学校的贫困学生。几年时间里,他一共拿出2万多元资助了30多名学生,成了孩子们共同的“助学爷爷”。
每年春、秋季开学前,他早早就把钱送到了学校,生怕耽误孩子们上学。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他又积极争取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并动员党员干部与贫困学生家庭结对子,以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的方式,建立起助学、助困长效机制。几年来,在罗庆玉的组织、带动下,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达到50多万元,让100余名失学、贫困学生得到了帮助。
“我文化不高,小时候没怎么读过书,能有现在的日子,全靠党的培养,身为党员,我有责任回报社会,虽然年纪大了,但想着只要身体允许,能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就尽量去做。”罗庆玉说。
教育儿孙不能见利忘义
罗庆玉与妻子余贵花共育有5个儿女。如今,这个家庭的成员已经达到19人,他们中不乏国家的好干部、社会中的好精英、校园中的好学生。2012年,罗庆玉一家获评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2016年又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家庭。
罗庆玉对儿孙们有两个训诫:一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做触犯法律的事情;二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不能见利忘义。“我家每年年末都会开表态发言会,每个人都要讲述自己在这一年中的不足和收获,以及下一年的计划。”罗庆玉对记者说,每一个人,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未来的规划。